找到相关内容1894篇,用时3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洛阳佛教史完全攻略(北魏)

    》及《究竟一乘宝性论》等各有两本(见《开元释教录》勒那摩提条注)。菩提流支博学多识,于永平元年(508)来洛阳,被称为译经的元匠,同年译出世亲所造《十地经论》,后来陆续译出许多经论。   北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24657443.html
  • 佛法禅经里的荣辱观

    践踏社会道德的人,一定会受到惩戒,坏的名声也好比影子一样跟随。因此,人们一定要尚荣知耻,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。 当然,“圣贤无全德,君子无全能。”(《谭津文集》)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,所谓至高...其实,很多佛法禅经也体现了荣辱观的思想。比如,“忧国忘身不营私务,念护百姓如养双目”(《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》)三),教育人们要热爱祖国、爱护百姓;“一切为天下,建立大慈章,修仁安众生,是为最吉祥”(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72760125.html
  • 九华山目前公开供奉的肉身菩萨

    九华山目前公开供奉的肉身菩萨  九华山除了景色秀丽,还存在着奇特的肉身现象。目前已经发现了14具肉身,其中13具为和尚,1具为尼姑。这种奇特的现象,正在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。  肉身,原意是父母所生血肉之躯。佛门所谓的“肉身”是指“即生证得菩萨境界,具足大智慧,大悲心者。”, 肉身是“全身舍利”,《玄应音义》载:“舍利有全身、碎身之别。”全身舍利即是高僧或大善知识示寂后,其身体虽经年代久远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93160782.html
  • 佛教的殡葬习俗——荼毗与入塔

    ,在佛教徒中广泛流传。佛教东传中国,这一葬法也同时传入。”二千年来,中国佛教一直尊此为一项重要宗教礼仪。  《辞海》对火葬的释义:“一名‘火化’。葬法之一。最早盛行于古印度。《立世阿毗昙论》‘剡浮提人,若眷属死,送丧山中烧尸弃……”。《大唐西域记》二‘送终殡葬,其仪有三,一曰火葬,积薪焚燎……’,后随佛教传入中国。《高僧传》二“鸠摩罗什卒于长安。……依外国法,以火焚尸。”现指处理死人遗体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04563559.html
  • 宗密思想初探

    禅法。他博学多识,早年学习儒学和道家思想。因此他对道家之学说也有很深的体认。后因感儒、道两家学说未臻圆满,乃转向禅宗,终而步入华严佛学。《宋高僧传》<宗密>说:宗密有著述“凡二百许”。其中代表著作...

    赵明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11363574.html
  • 有教无观则殆

    亦复如是。如现在佛教界有些研究部派佛教,把差别的搞一大堆,此如是说,彼如是说,令人修行莫知所从,有何意义。古大德决不如此。  我们看看古德如何对待。今举毗昙成实之例。智者大师《摩诃止观》之十四云: "...

    一 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50067067.html
  • 风雨铁塔

    首,题为《登京口北固亭有怀》,而文内却称“满眼风光北固楼”。甘露寺见于记载始于唐代。据宋人卢宪的《嘉定镇江志·》云:“甘露寺,在北固山。唐宝历中,李德裕建,以资穆宗冥福。时甘露降此山,故名。”又...

    徐 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11367432.html
  • 什么是唯识无境?

    实体,则一一析除其构成部分,应现同一相状,但如瓶则非然,故和集非实体。以上批判三宗,否定有外境论,而确立唯识无境之理。[摄大乘论、成唯识论、辩中边论、唯识二十论、唯识三十论颂、印度哲学研究(宇井伯寿...,并无实在之外境与认识外境之主观。是故,三界诸法皆唯识,离识并无实在之外境。即世界一切现象皆为内心所变现,心外无独立之客观存在。成唯识论一载,外境随缘而施设,故非有如识,内识必依因缘生,故非无如境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3367797.html
  • 略论百丈怀海禅师

    声望日隆,影响广布。据《景德传灯录》记载,当时“四方学者,云集座下。”弟子中有西堂智藏、大珠慧海、百丈怀海、伏牛自在等禅门精英,也有路嗣恭、李兼、权德舆等名公巨卿。其“人室弟子139人,各为一方...领会马祖思想的真谛,所以能与“西堂智藏、南泉普愿同号人室,时三大士为角立焉”(《景德传灯录》)。据陈诩《唐洪州百丈山故怀海禅师塔铭》记,百丈怀海“言简理精,貌和神峻,睹即生敬。居常自卑,善不近名。”...

    陈 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60669788.html
  • 晓云法师“溪流”法水之禅境密意

    。  (三)四大之“事用”广大,如水、火、风三者能酿成灾,亦能造物,而地之大能任持大地承载万物,故皆有“用大”之义。  关于“水”,据《除盖障菩萨所问经》记载,菩萨惑业清净,身心寂静,能以法水...烦恼根种,悉令败坏,无复续生;譬如大水,浸渍大地,而草木诸根悉皆坏烂。  (五)“自体无杂清净”,谓菩萨为离贪、嗔、痴等杂染,守护诸根,悉令清净;譬如大水,其源不杂,而本清净。  ()“息烦恼热”,谓...

    李萧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50870654.html